一. 概述
观察者模式(Observer)
,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,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。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发生变化时,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,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。
观察者模式,不论实现方式如何,需要具备最基本的Subject(被观察的主题)、Observer(观察者),最后就是试用它们的Client(客户端)。
观察者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。
二. UML类图解析
- Subject:被观察的主题,可以是一个抽象类或者接口,它把所有对观察者对象的引用保存在一个集合里,每个主题都可以有任何数量的观察者。抽象主题提供增加和移除观察者对象的方法。
- Observer:抽象观察者,可以是一个抽象类或者接口,定义了一个update方法,在得到主题的通知时进行更新。
- ConcreteObserverA、ConcreteObserverB:具体的观察者,实现观察者接口。
- ConcreteSubject:具体主题,继承Subject,保存主题相关的一些状态。
三. 代码实现
打仗的时候,当哨兵观察到敌方来袭会通知所有士兵做好迎敌准备,士兵得到通知和进行准备。这里把哨兵通知当成一个主题,其他士兵(弓兵、骑兵、步兵等)在接到通知的时候作出相应的准备。
观察者接口——Soldier
1 | package io.github.brightloong.design.observer; |
抽象主题——Sentinel
主题是使用抽象类还是接口根据情况而定。
1 | package io.github.brightloong.design.observer; |
具体主题——BraveSentinel
1 | package io.github.brightloong.design.observer; |
具体观察者
弓兵
1 | package io.github.brightloong.design.observer; |
骑兵
1 | package io.github.brightloong.design.observer; |
客户端调用和输出
1 | package io.github.brightloong.design.observer; |
输出如下:
1 | 收到哨兵小二郎的通知:敌方十万大军来袭 |
四. 总结
使用场景
- 当一个对象发生变化,同时其他对象需要因此而改变,并且它不知道具体有多少个对象会因此改变。
- 一个抽象模型有两个方面,其中一个方面依赖于另一个方面。将这些方面封装在独立的对象中使它们可以各自独立地改变和复用。
- 需要建立一个触发链
优点
- 实现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解耦,让耦合的双方都依赖于抽象,而不是依赖具体。从而使得各自的变化都不会影响另一边的变化。
- 可以方便的增加新的观察者和主题,方便扩展。
缺点
- 观察者的增加会导致通知所花费时间。